完整的療癒包含三個層面:身體、情緒與意識三者中以意識層面為療癒最終之目的,因為所有的療癒皆須被療癒者主動且有意願的參與,在此我提供四種自我療癒課程的教授: 擴大療癒法一階工作坊 臼井靈氣工作坊

亢達里尼靈氣工作坊雪白治療系統工作坊

2010年10月26日 星期二

黃帝內經—金匱真言論心得分享1

四時、五行…等等觀念,是中醫在養生或者治病上的根本。
幾乎在黃帝內經的每篇經文中,都會反覆的說明這個觀念。
我們可以直接先看一段經文。
黃帝問曰:天有八風,經有五風,何謂?
岐伯對曰:八風發邪,以為經風,觸五藏,邪氣發病。
所謂得四時之勝者,春勝長夏,長夏勝冬,
冬勝夏,夏勝秋,秋勝春,所謂四時之勝也。”
經文中的八風簡單來說是指四面八方的風,而這些風會隨著不同的季節,
與人體本身的健康情形,進而對人體有不一樣的影響。
且所有的外來風邪入侵身體之後,會直接影響到身體的五臟而產生五臟之風,
人因此也就有不同的病症產生了!

至於該段經文中所提到的“四時之勝”,是跟中醫的五行思考有關。
如果將一年的季節分成“春、夏、長夏、秋、冬”五個部份,
在五行上分別對應到的就是“木、火、土、金、水”。
那經文的春勝長夏就是所謂的木剋土,長夏勝冬就是土剋水,
冬勝夏就是水剋火,夏勝秋是火剋金,秋勝春是金剋木。
而這五行的生剋關係,就是中醫在診斷與治療上的一個參考方針。
不過這段經文,在之後的六節臟象論中會再次提到,
而且放在這邊似乎有點前後文義不通,因此建議到後面再詳細說明,會更容易了解。

既然黃帝內經很強調四時對人體的影響,那到底有哪些影響呢?
接下來的經文有先提供一些訊息,經文如下:“東風生於春,病在肝,俞在頸項;
南風生於夏,病在心,俞在胸脅;西風生於秋,病在肺,俞在肩背;
北風生於冬,病在腎,俞在腰股;中央為土,病在脾,俞在脊。
故春氣者病在頭,夏氣者病在藏,秋氣者病在肩背,冬氣者病在四肢。
故春善病鼽衄,仲夏善病胸脅,長夏善病洞洩寒中,秋善病風瘧,冬善病痹厥。
故冬不按蹻,春不鼽衄,春不病頸項,仲夏不病胸脅,長夏不病洞洩寒中,
秋不病風瘧,冬不病痹厥,飧洩而汗出也。”

這段經文非常的長,主要描述的是春、夏、秋、冬四個節令對身體的影響。
首先是春天。依五行關係來看,春天對應的是人體的肝,而對應俞穴是在頸項的部位。
有些人可能會不懂,為什麼肝對應的俞穴會在頸項部呢?
肝經俞穴根本沒有到頸項部啊?
就俞穴的分布來看,頸項部確實沒有肝經的穴道,但是常熬夜的人一定會有一種經驗,
那就是熬夜到晚上1點或者2點左右的時候,會特別覺得頸項部的肌肉僵硬,
在那個時間之前或者之後,頸項部僵硬的感覺會比較不明顯。
有人想過為什麼嗎?

大家都知道,晚上11點到1點經脈的循行到了膽經,而1點到3點是到肝經。
肝不只有西醫所謂解毒的功能,在中醫裡面還強調肝主筋、主疏瀉!
如果在凌晨1到3點的時間可以熟睡的話,那肝解毒還有疏瀉的功能就可以正常,
血液進而可以得到濡潤,這樣筋就可以放鬆。
因此很多習慣熬夜且頸項僵硬的患者,過來治療時常常會說:
平常都會做按摩也做過整脊,為什麼後頸部的地方還是會覺得很僵硬呢?
最主要的原因就是“沒有治本”!

因熬夜而造成頸項僵硬的患者來說,改變作息當然是最根本的方式。
但是很多人因為工作的緣故,必須上大夜班,那就不可能改變作息了。
這樣在治療上就必須退而求其次,從舒肝活血方面下手!
像我的老家在中部,只要我回家通常都會有很多人過來找我治療。
但因為我通常一個月只回家一次,這樣的脊椎調養效果根本不明顯,
因此我會建議他們搭配中藥的調養。
很明顯的,只要有依照建議按時服用的患者,
他們都會說頸項部的肌肉真的有比較軟。
甚至連他們的另一半都可以明顯感受到!

人體基本上是不分內外科的,因為人是一個整體,
內科的問題會造成肌肉骨骼的痠痛(如上述的例子),
肌肉骨骼的問題一樣會造成臟腑器官的病變(如脊骨神經學整理出來的資料)!
另外,前幾篇的經文也提過,春天是陽氣開始紓發的季節,
但如果陽氣舒發太過,則會有熱迫血上衝的情況,常見的症狀如流鼻血,
但是更嚴重一點的話,就是腦出血了!
另一方面,如果是陽氣不足或受到抑制呢?
那就會有寒象的表現,例如流鼻涕或者鼻子過敏的症狀。
而要治療這一季節產生的這類症狀,在俞穴的選擇上頸項部的經穴是不錯的選擇。

再來看的是夏天。夏天對應到的是人體的心,而俞穴部份對應的是胸脅部的俞穴。
有關心的問題,最常見的就是心悸跟胸悶,
嚴重一點的就是心絞痛,這很多都是氣機不暢所造成的。
對於氣機舒暢的問題,在胸脅部有一重要大穴“膻中穴”,
是治療這類疾病最常用的穴道!
當然如果能輔助一些中藥的搭配,效果會更加持久。
因為這一類的症狀,很多都是長期累積所造成的,
從穴道刺激在當下會很有效果,但是結束針灸後,效果頂多只能維持兩到三天。
中藥在這時的作用,就是持續的微調身體的狀況,
不要讓治療便成“一天打魚,六天曬網”!

另外,夏天是陽氣最旺的季節,因此這時最容易傷到人體的陰份。
而以臟腑來看,五臟屬陰而六腑屬陽,
因此經文才會說夏氣之病在臟,尤其是胸脅部的臟腑心跟肺。
因為就五臟來分,心是陽中之陽,肺是陽中之陰,是五臟裡面偏陽的部份,
當然就更容易有陰津不足的情形囉。
而在治療這一類疾病時的俞穴選擇,就可以考慮胸脅部的穴道。

第三個季節是秋天了。秋天對應的是人體的肺,而俞穴是對應在身體的肩背部。
在傷寒論中提到,外感風寒最先受到侵犯的會是膀胱經,
而膀胱經循行的最主要部位就是在背部,脊椎骨的兩旁。
但會是整條脊椎兩側都會痛嗎?當然不是。
主要感受風寒後的不舒服會集中在上背部,所謂膏肓穴的附近。
在這裡我要補充一個重要觀念,很多人當會有肩背痛的情形,
但是在中醫治療上,會因為是頸項部的肩痛,或者肩胛骨附近的上背痛,而有不同藥方!

前面已經提過,如果是頸項部的僵硬,那是偏屬於肝的問題。
但如果是在肩胛骨附近的上背痛呢?就會是屬於肺寒的情形了!
在中醫觀念裏面“肺主皮毛”,因此常待在冷氣房,
或者穿著上比較容易受到風寒的人,很容易有上背部酸痛的症狀。
在這種情況下,按摩的效果一樣有限,
反而是熱敷或者照紅外線之類的效果會比較明顯。
當然如果能搭配一些溫肺散寒的中藥做調理,
在內外兼顧的情形下,改善的幅度會更快!

另外,秋天之氣已經轉變成肅殺之氣,但在秋涼之氣中又偶爾會有秋老虎的出現。
因此如果平時在保健上疏於注意,就很容易因為天氣的忽冷忽熱而著涼,
進而產生身體發熱或者怕冷…等等的感冒症狀。
針對這一類的疾病,在穴道的選擇上就可以肩背部的穴道為主。
經文中另外有關腎跟脾的部份,我會在下一篇文章中做說明!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